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介绍  教代会  工会文件  学习园地  女工工作  乡村振兴  图片展示
工会文件
 
 学校文件 
 上级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工会文件>>学校文件>>正文
安康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2007-11-26 00:00   安康学院工会   (点击: )

安康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校升本以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了保持我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使我院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我院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高品质的综合性本科学院,结合区域教育事业及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学院,但在“升本”之前数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不但聚集了大量的办学条件和资源,而且积累了可贵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团结奋斗、爱校如家、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安康学院精神”,未来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

1.成功“升本”为学院发展奠定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升本”成功既是对我院以往办学成就和建设水平的肯定,也为我院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潜力。在本科院校层次上,我院不但能够获得更优秀的生源,而且更有条件筹集办学资源,拓展校园空间,建设更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更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安康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我院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全面服务于安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

2.三校融合为学院构建了一个基础稳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构架

我院由三校合并组成,在院党委和行政的有力领导与积极推动下,基本实现了三校办学理念的融合、人员的融合和学科专业的融合,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三校融合拓宽了学院的学科专业领域,学院的学科设置现已覆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初步具备了建设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基本学科框架。

3.建设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发展潜力巨大

为壮大和稳定师资队伍,近年来学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以来,行政人员的数量基本上没有增加,教师流失人数减少,与此同时,引进和新进了138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47%;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量增长较快,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显示出学院巨大的发展潜力,初步奠定了建设高品质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基础。

4.明确了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升本”前后,学院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大胆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办学思路,树立了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经过充分运量和筹备,学院成立了“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蚕桑重点实验室”和“汉水文化研究基地”,在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我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升本”以后,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和学院所承担的新的社会使命,学院必须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1.学院必须成为区域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中心,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

在全省高等教育整体布局中,我院是陕南地区举足轻重的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安康市以“药水游”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已经形成规模,且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西康、西汉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安康地区将一改交通不便的状况,使安康与周边地区和全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联系更加便利、更加紧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使学院发展拥有难得的优惠政策。为此,加快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质量,更紧密地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安康和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是学院发展面临的首要课题。

2.走地方化发展道路成为学院发展的战略重点,学院面临创新办学模式的新要求

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经验看,我院必须做好地方化这篇大文章,走地方化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与地方实现无缝对接。牢固树立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实施地方化发展战略,创新学院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改变我院传统的办学模式,扭转学科专业建设偏重学术化的倾向,使各学科专业坚定不移地向地方经济社会各行各业渗透结合,使学院与地方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

3.国家有关政策的重大调整加大了学院发展的难度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导向,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不能回避的选择。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国家土地政策与银行融资政策的不断紧缩,使校园扩建、规模扩张越来越困难。我院“升本”时间短,本科教育规模有限,向本科院校转型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内外现实环境决定了我院必须保持内涵与外延的平衡发展,在逐步扩大外延的同时,坚定不移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4.校际竞争日趋激烈,我院必须大力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普通高校数量剧增,由2000年的39所增加到2006年的76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37所,万人以上规模的学校达29所。从招生、教师流动到各种项目申报,校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资源的配置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弱势学校的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激烈的竞争对我院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必须敢于竞争,善于转化,适时启动新校区建设,尽可能地扩大办学规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经济更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综合考虑我院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与其他同类兄弟院校相比,我院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校园面积过于狭小,建设新校区刻不容缓;硬件设施薄弱,建设任务繁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转型是当务之急;经费来源单一,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放眼未来,我院发展必须处理好四对基本矛盾:一是既有办学模式与综合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基础设施条件薄弱与构建条件优良的本科教育体系之间的矛盾;三是传统的封闭办学、竞争力薄弱与全方位服务地方、全面参与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四是资源短缺与建设工程面广量大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回避的。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是我院向更高的目标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认清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助于我们制定更有效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我院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方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遵循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安康,服务陕南,辐射全省,创新办学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一所办学条件齐备、教育质量优良、以教师教育和应用研究见长的、特色显著的、综合性、高品质本科学院。

(二)奋斗目标

1.远景目标

到2020年,跻身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先进行列。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学生规模: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达到15000人左右。

基本条件:师资、校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各方面的条件能够全面满足本专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学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35个,校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达到15个以上,获得5个省级以上品牌专业或重点学科专业。

科学研究:成立15个左右的应用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孵化5家左右高科技企业,争取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

2.中期目标

到2015年,达到新建本科院校的中等水平。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学生规模: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达到10000人左右。

基本条件:完成新校区建设,师资、校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各方面的条件能够有效满足本专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学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25个,校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达到10个以上,获得2个左右省级以上品牌专业或重点学科专业。

科学研究:成立10个左右的应用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争取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00万元以上。

3.近期目标

到2010年,基本实现本科转型。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学生规模: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4000―5000人。

基本条件:启动新校区建设,师资、校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各方面的条件基本满足本专科专业教学的需要,达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以上标准。

学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15个,校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达到6个以上,争取获得省级以上品牌专业建设立项。

科学研究:成立6个左右的应用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力争取年度科研经费达到200万元。

(三)战略方针

1.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

立足安康,充分利用秦巴地区的优势资源,为西部开发,促进陕南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2.走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相结合的道路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特别是扩大本科教育的规模,是把我院建设成为合格的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也是缓解办学资金压力的重要途径。扩大规模需要有相应的办学条件做支撑,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包括新校区建设在内的各项办学基本条件建设。

3.走综合性大学框架下举办现代教师教育的道路

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是师范院校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我院在全面提升办学层次的同时,必须顺势而上,努力构建现代教师教育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院校多元化教育体系。

4.走有重点地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有选择地推进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已经开展本科教育和尚未开展本科教育的学科专业均应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实现本科专业建设目标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及相关专业评估做好各种准备。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必须根据学院实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应用导向,力争在某些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形成优势。

四、学院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

1.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我院才能不断进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学院将以本规划的制定为契机,采取报告会、研讨会或讲习班等各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就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以及重大发展举措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宣传,鼓励教职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发扬“升本”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学院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抢抓机遇,敢于创新,开创学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组织开展学科专业发展研究。我院发展不能走弯路,只能持续进步,为此必须组织全院干部教师,开展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研究,谋划学科专业发展良策。学院领导将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参与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准确理解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正确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要求,按规律办学。建立学院决策支持系统,重大问题的决策要经过相关部门调查研究。

3.成立院校研究中心,直属学院领导。该中心的主要职责范围是:收集整理能够反映学院发展的基本数据,建设与维护学院数据库,重点推介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学院改革与发展政策措施,组织编写学院年鉴和年度发展分析报告。

(二)调整教学科研单位建制与规划校区分布

4.稳步推进教学科研单位设置,逐步过渡到校院两级建制。在现有系科格局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基本框架,本着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以二级学院为基本单位规划学院的建制调整。

5.按照“建新”、“保东”和“换西”的思路,规划和调整各校区的功能。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必须满足各二级学院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需要;东校区主要用于发展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

6.新校区一期建设投入使用之前,根据全院学科专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先行组建部分二级学院,探索二级学院办学运行经验,为全院推行校院两级建制做准备。

(三)大力开展本科专业及重点学科专业建设

7.成立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科专业发展政策,新上本科专业的规划、申报和评估工作,协调本科专业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本科专业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8.制定本科专业申报和建设规划。根据学院学科专业基础和条件,以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2010年之前,增设9个本科专业。各院系可自行申报本科专业设置计划,经本科专业建设委员会评估认可后列入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9.不断完善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设立相应的教改课题,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组织相关人员展开研究,确保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我院办学理念,具有我院特色。

10.切实做好本科教育课程、教材和实验条件建设。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应当及时完成本科课程设计,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选拔优秀教师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开展优质课程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建设各级精品课程。

11.建立与本科教育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关职能部门要抓紧编制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规范,编制《管理人员手册》、《学生学习指南》和《教师教学指南》,使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1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务处设立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中心,聘任一批专兼职教学评估督导人员,加强对全院课堂与实验教学工作的检查与督导;强化教学评估工作,逐步推进网上评教,实施院级教学名师与教学能手评选制度,鼓励教师热爱教学工作。

13.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到2010年建设6个以上的校级重点学科专业,争取省级重点建设立项;实施校级重点学科专业申报评估与资助办法,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遴选与考核,探索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的联动机制,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效益与效率。

(四)全面推进服务安康的工作

14.大力争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优先发展与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各学科专业建设应树立服务地方的观念,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大力推进安康地区的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毕业生立足本土就业和创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15.瞄准安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汇聚优势科研资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研服务地方的工作。做大做强“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蚕桑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中心。科研考核坚持学术水平与地方效益并重的原则,努力营造一个重视服务地方的科研氛围。

16.发挥学院智力优势,强化社会服务职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利用自身的智力,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攻关或发展咨询;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上的有志青年和在职职工走进校门,学习一技之长,提升学历教育层次;设立学院孵化中心,推动师生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17.积极构建有效的校地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地方政府官员、企事单位领导及相关社会人士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决策咨询工作,经常听取有关部门关于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学院与市委、市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发展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五)强化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18.适应发展本科教育的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制定本科专业授课教师遴选标准,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在职进修和脱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利用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强与对口支援院校之间的师资交流工作,选派一批年富力强、上进心强的教师到对口支援院校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合理确定学费分担原则和相应的违约责任,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19.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和实施更积极的政策,引进发展前景良好的中青年学术人才,确保各本科专业和校级重点学科专业都拥有一批德能兼备的学术中坚力量;适时提高学科带头人以及后备梯队成员的入选条件和相关待遇,不断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明确科研项目的配套资助办法,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高度重视全校教职员工的生活质量,为教职员工创造具有比较优势的收入水平、居住条件、工作和人文环境,增强学院的凝聚力,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

20.创新教学科研人员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和考核办法,强化服务和激励导向,允许部分教师不脱产或半脱产接受学历教育,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行政人员担任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继续深化和开拓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伙伴关系,吸引有识之士到学院兼职或挂职,利用政策优势用足用好校外优质教育资源。

21.完善领导干部公开招聘和任用制度。根据院系建制调整的需要,面向国内外择优招聘二级学院院领导;制定机关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机关管理人员服务质量反馈与考核体系,切实改善机关工作作风;落实办公透明化制度,完善重大问题与重大开支的决策程序,强化干部述职和离任审计,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学校治理环境。

(六)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

22.树立办学重心下移观念,落实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管理自主权。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根据各教学科研单位对人员、经费、设备与场地等办学资源的需要,将部分人、财、物、事的管理权力下放各教学科研单位,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单位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

23.树立学者治学观念,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参与管理的机构与制度。设立院、分院(系)两级学术、学位、教学、教材、职称评定与聘任、人才引进与考核等各种委员会,确定明确的人员构成比例与议事规则,与教学和学术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交由相应的委员会负责解决,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听取有关委员会的意见。

24.树立学校经营理念,有效地筹集和使用办学资金。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坚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为满足学院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筹集所需的资金;支持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争取办学资源;加强办学成本核算和风险评估,坚决抵制各种不必要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控制学院的资金风险,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收支平衡。

25.树立依法治校观念,建立依法办事的程序和规范。组织开展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调查,对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订;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要遵循有关法规制度,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处分要做到有理有据,对教职员工的聘任、辞退和调离的处理要依法办事,对外合作事项要有规范的合同文本或协议书,在全院营造依法治校、依法办事的风气。

(七)创新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体系

26.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生活事务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和学术发展指导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27.建设精干、高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备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场地、办公条件和运行经费;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接待日制度,开辟心理健康指导与心理咨询热线,增强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能力。

28.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拓宽学生资助渠道,为全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条件。争取社会各界设立专项奖学金,适当提高学院奖学金的额度,逐步增加勤工助学岗位,使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基本上可以依靠相关资助完成学业;大力争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使有信贷意愿和需要的学生能够享受贷学金的支持。

29.构建专门化、全程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成立专门的机构统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学生年级的特点分阶段实施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推进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利用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八)加大校园和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力度

30.及早启动新校区建设。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用最少的投入争取将新校区的规划面积扩大到1500亩以上,为学院未来发展和整体搬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发展用地可优先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实习需要。

31.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新校区建设。争取到2015年之前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生态化、数字化、人文化的新校园,从根本上改善学院办学条件。

32.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语音等基础课实验室建设。采取联办、合作建设、委托管理经营等多种途径,加强与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建立各学科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可靠的基础。

(九)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院凝聚力

3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中坚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深入探讨学院发展战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推动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34.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指导学生组建各种文化科技和娱乐性、公益性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有益于成长成才的各种文体、科技创新与社会公益活动,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35.继续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强化“两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基本方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冲突,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维持正常办学秩序;完善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考试、生活与交往习惯。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条件

(一)领导力的保障

从战略规划的角度谋求自主发展是当今高校管理的重要趋势。本规划对我院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院领导班子应当从大局出发,克服畏难情绪,精诚团结,率先垂范,自觉地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持按照规划的具体部署来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执行力的保障

规划重在执行,执行的前提在于能否将规划转化为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的行动计划。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目标及进度要求,并以此作为各个部门和单位年度考核的主要标准,采用适当的奖惩办法,确保规划得以贯彻执行。

(三)财力与资源的保障

学院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规划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保障。学院务必保证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逐年有所增长,务必争取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务必利用好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相关支持渠道和政策,务必拓展校银合作,争取新校区建设资金,务必采取各种可能的途径,节约管理与培养成本,务必做好规划实施的成本预算,确保实现规划目标所需要的财力和相关资源条

 

上一条:安康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下一条:安康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规划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