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介绍  教代会  工会文件  学习园地  女工工作  乡村振兴  图片展示
学习园地
 
 工运研究 
 先进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工运研究>>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创新微平台服务策略探析
2016-09-19 10:05     (点击: )

    摘  要: 互联网+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工作、生活方式。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应当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打造即时、高效、便捷、互动、透明、开放的微平台,创新信息、宣传、活动组织、服务教工等项工作的新路径、新内容,提升效率、优化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工会;微平台
             
     “互联网+”是2015年度的热词,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引发了全社会竞相探讨“互联网+”的浪潮。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等重要举措。“互联网+”俨然成为创新中国的技术引擎,助推各个领域升级换代。新形势下,如何紧追“互联网+”时代浪潮,借助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业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会急需面对的新课题。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内涵和功能出发,立足高校工会工作的职责,根据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借鉴实践经验,探讨高校工会构建微平台工作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全方位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 “互联网+”的内涵
    关于“互联网+”的内涵众说纷纭。政府工作报告的解释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互联网+ 的划时代影响 
    有学者认为,如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也会像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纵观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1.0时代是互联网+信息,2.0时代是互联网+交易,3.0时代是互联网+综合服务,据2015年6月24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所述,2014年中国新媒体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仅成为传统产业延伸的重要路径,也成为各种服务行业拓展的平台, 第一,新媒体与广大网民的生活深度对接。通过网络获取资讯、交往、购物、教育等各种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第二,新媒体高度“卷入”中国社会,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出行等更多基于移动网络的新媒体应用纷纷涌现, 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微信支付,滴滴打车、在线旅游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事实上,“互联网+”并不限于经济领域。质言之,“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改变和重塑着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例如国家正在积极推行的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管理和运行。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构建“互联网+移动政务”模式,提出深度的整合底层系统、数据与服务平台及入口的整体解决方案,将大量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应用集中在统一的互联网平台。
    二、高校工会创建微传播平台的现实意义
    1、微传播平台是工会零距离连接广大教工的最快捷的互动渠道
     “互联网+”大势所趋,影响力巨大,正在凭借其即时、便捷、高效、共享、开放、交互、海量、低成本、个性化精准服务等综合优势,快速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和智慧城市一样,我国高校也正处于建设智慧校园的进程中,作为信息化程度高、理念现代、素质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教育机构,具备积极实施“互联网+”的良好基础。高校工会作为全心全意服务教工、联系学校和广大教工的桥梁和纽带的组织,担当着维护教职工权益,丰富教工文化生活、为广大职工谋求福利的光荣职责,更应着眼于借助互联网+优化工会工作模式,拓展服务教工的途径,提升工作效能。
    就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以及工会工作实际需求而言,最为可行是借鉴比较成熟的“微政务”模式,运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APP等网络新媒体构建工会工作微平台。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APP是目前大众最熟悉、使用率最高的网络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作为由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下主流的传播方式、最活跃的自媒体。截止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截止2015年11月,微信公众账号已经达到580万个,微信用户超过6亿,平均每个用户每天阅读5.86篇文章,同比增长39%。由于微信支持图文、语音、音频、视频等信息发布,具有信息推送、朋友圈、公共平台、社交、支付、游戏、娱乐等丰富强大的功能,具有即时、便捷、交互、分享、多媒体、数字化、碎片化、个性化等传播优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传播工具。25%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由此形成了大众公认的全民微时代,传媒素养高的高校教工乃是微媒体的活跃用户群体。
    2、微平台助推工会提升效能创新服务
    基于微博、微信丰富的功能、庞大的用户群、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各类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纷纷开设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利用微平台开展信息发布、宣传教育、舆论引导、交流互动、公关推广、经营销售、客户服务等各种业务活动,“动动手指查信息”“足不出户办业务”将成为日常现象。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开始迈入微政务时代。截止 2014年8月,中国政务微博的公共账号已达25万,政务类微信公共账号已突破5万个。在这些微博微信群体中就活跃着众多工会组织的身影。据2015年11月16日劳动报报道,由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劳动报联合发布的全国工会系统微信排行周榜(11.8—11.14),目前全国的工会微信账号共有1332家,山西工人报、劳动报和甬工惠分列前三甲,其中山西工人报的粉丝数量已经超6万人、原创作品《山西人,要挺住!》阅读数超20万人次。从工会微信运营者的经验交流和职工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一致认同工会微信为工会与广大职工提供了互动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了工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它是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移动办公模式,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许多便利,每一位职工可以24小时随时通过指尖点击手机轻松获得工会信息,增进对工会服务的认知。它可以保证诸多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能够抵达每一位关注微信的教工用户,而且为展示职工文化的内容和载体,宣传维护职工权益的法规政策、优秀教工的先进事迹提供充足的数字移动新空间,对于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密切工会与职工的关系、增加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打造职工身边的数字化温馨家园具有重要作用。
    三、高校工会微传播平台发展现状
    在工会微信微博阵营中,可以发现高校工会微信的身影。以微信为例,截止2015年11月1日,以”大学工会”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微信公众账号36个,其中全国比较知名的大学开设的工会微信账号有浙江大学工会、同济大学工会、南开大学工会,天津大学工会、厦门大学工会,四川大学工会,西南交通大学工会、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也有的大学工会微信命以“教工之家”命名,如天津商业学院工会以“天商教工之家”命名,天津外国语大学工会名为“天外教工之家”,贵州大学的“贵大教工之家”。相比较全国总计2542所高等学校(据2014年7月统计) 而言,这样的数量比例显然偏少,其中中山大学工会微信是刚刚于2015年11月4日开通,仅仅发布了三期。陕西省共有近百所高校,但其下属的工会职能部门开设的微信账号仅有2所。笔者所在的西北大学尚未开设工会微信账号。
    综观各高校工会微信,就其宗旨而言,多数比较注重强调“工会是党和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促进民主管理、维护教工权益。”准确阐明了工会的性质和职责。表述较为充分的是“浙江大学工会”微信公号(微信号:zjugonghui),它的功能介绍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营造民主和谐、温暖快乐的工会文化,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较为全面到位地表达了工会的性质和目标,其中“营造民主、和谐、温暖、快乐的工会文化”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中山大学工会微信的功能介绍是“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履行工会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职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学校整体利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是党和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比较突出地说明了为教职工服务、办实事的宗旨。
    从微信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工会信息动态发布、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教工风采、生活福利服务、权益维护、业务咨询等,以实用性的资讯居多,兼有教育性、服务性、趣味性,但在反映教职工意见建议方面有所不足。例如“厦门大学工会”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xmdxgh)功能介绍“为您提供工会要闻、建家动态、文体活动、生活服务等工会相关信息”,比较简约具体地表达了工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下设三个板块:“工会动态”、“教工天地”、“教工服务”。其中“工会动态”包括“理论学习、新闻速递、工会通知,投票系统”,“教工天地”包括“建家动态”“先进模范””“悦读赏析”“厦大教工”。“教工服务”包括“办事指南、讲座培训、法律服务、健康服务、优惠资讯”,栏目丰富,即有展现教工活动、先进人物风采,工会文化等温馨活泼、人情味足的信息,如逐一介绍不同院系教工之家的多姿多彩、富有活力的风貌,展现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可读性很强。也有涉及业务办理、健康、法律等许多实用的服务信息。“浙江大学工会”微信公号下设“活动动态”“关于工会”、“会员服务”三个版块。其中“活动动态”包括新闻动态、工会通知、精彩活动、活动报名等栏目。“关于工会”包括工会介绍,联系方式、文化品牌、爱心基金、《浙大教工》。“会员服务”则是文体协会、服务信息、汽车团购、保险优惠、电影优惠等栏目,除了常见的信息发布之外,在教工服务方面突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活福利项目,比如汽车团购、电影优惠等。
    从形式呈现而言,高校微信界面风格淡雅,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音频、视频、动画较少,未能展现多媒体的魅力。从运行发布状况而言,多数微信账号属于不定期推送,更新的频率较慢,期数较少,内容以通知公告、新闻信息发布较多,其他内容发布较少。有的栏目只有栏目名称,点开后未见有内容显示,感觉难以为继。
    通过上述简单分析,现有的高校工会微信平台建设对其功能认知定位较为准确,初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容框架,让工会与教职工的联系和信息沟通更加紧密通畅,加强工会工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但是,无论从发展规模、发布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实际运行的可持续性、功能发挥的效度、影响力等方面,相比较高校工会的地位和应有的文化水准而言,都存在着相当的不足。
     四、 高校工会发展微传播平台的创新策略 
     1、树立互联网+工会的新理念,高度重视微传播平台的建设,搭建联系广大教职工的“绿色通道”,突破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互联网+相关的学习培训,让更多的高校工会干部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是必然趋势,学会用互联网思维等来处理工会工作,认识到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能、服务职工的必要渠道,了解微传播平台的丰富功能及其对于创新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高校工会早日拥有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互联网+升级。有条件的可以建立高校工会微信群,构建由校级工会——基层工会——广大职工组成的“金字塔式”微信群,实现上下级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网上指导工作,保证信息的逐级传递和“点对点”的全覆盖。鼓励工会干部建立个性化的教职工微信朋友圈。从2014年下半年起,国家网信办通过下文件、下指标等形式,全面推动政务微信公共账号的设立。高校也应当学习借鉴政务微信,加快工会微平台建设步伐。
    2、建立一支善用新媒体的工会宣传队伍,做善用新媒体的“工会人”
    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要求工会干部主动使用新媒体,努力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提升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将新媒体创造性地应用到工会工作中去,培养既懂工会业务又懂网络新媒体传播、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积极组建以工会干部为核心主力、各级学院基层工会分会人员为二级骨干,以广大热心教职工为‘粉丝群’的新媒体工作团队,鼓励工会工作人员人人开通微博、微信,打造工会微信朋友圈,为新媒体平台运行提供应有的人力保障和智慧源泉。
    3、建立工会新媒体运行的长效机制
    在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完成的基础上,高校工会还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制订微平台管理员信息发布、答复制度,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发布,其他部室信息员具体负责提供相应栏目信息,保证日常动态新闻和常规活动组织发布,激发工会干部与职工运用新媒体的积极性,保证微平台的活跃度。以教工密切关注的信息需求为中心,建立工会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如校长办公室、宣传部等信息枢纽,后勤处、人事处、校医院、公安处等与教职工权益密切相关部门的信息合作共建的机制,推动微平台工作更加全面化、正规化、质量化。积极吸引广大教职工关注工会微信公众平台,并踊跃投稿提供信息,体现教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各基层工会的特色工作,也可报送先进模范人物、社会热点问题、健康养生等信息,形式包括图文信息、职工摄影作品欣赏、人物专访等,搭建和完善信息交流的平台。
    4、切实丰富微平台内容建设,提升吸引力和服务性
    “内容为王”是传播制胜的法宝。微平台不但要为教工及时提供掌上工会信息公告、活动资讯、办事指南、业务咨询、困难救助等信息服务,打造集宣传教育、业务交流、诉求管理、提案落实、帮扶救助、文体娱乐等功能齐全的服务格局,搭建职工与工会“零距离”的互动平台。重点关注教职工权益、生活福利等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信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教工,建立“信息厨房”,通过一次采编、持续跟进、深度解读,把职工关心的权益维护、生活福利方面的政策法规信息解读到位,把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到位。重视倾听教工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微平台的群聊、朋友圈留言评论功能,增强互动沟通交流。在宣传教育方面,注重展现优秀教工、教工之家的精神风采和先进事迹,讲好高校人的故事,尝试微访谈、微视频等形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开设内容新颖、主题健康的工会文化板块,增加高雅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内容,在形式层面,学会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接近职工的方式传播信息,塑造亲切务实的工会新形象,缩小工会与职工之间的心理差距,打造温馨的教工家园。业务交流、诉求管理、提案落实、帮扶救助、文体娱乐等功能齐全的服务格局,搭建职工与工会“零距离”的互动平台。
    5、加强专题策划,尝试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会活动
    充分利用微平台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例如,可以在每年举行的教代会、大型教工文体活动进行隆重宣传和现场互动,在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微信祝福慰问红包活动。在每年的教师节,制作先进教工、师德标兵微信宣传专题,以微信微博为平台进行发布,让广大职工参与推荐评选,形成教职工选先进、评先进、学先进的宣传新模式。利用新媒体开展的不同主题的教工微博微信大赛,发动职工通过微直播、随手拍等方式,晒故事、图片、视频,展示了普通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在建立线上平台的同时,对线下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建立配套机制,使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未来的高校工会将会逐渐向“数字工会”、“智能工会”迈进,工会微平台也会随之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因此,高校工会应当高瞻远瞩,加快互联网+工会的远期规划和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教工。事实上,各地在探索“互联网+”的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比如2015年10月16日,武汉工会打造“互联网+职工之家”线上线下互动,百万职工得实惠,在职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工会卡特惠活动,向全市职工推出集会员身份卡、帮扶卡、优惠卡、金融卡、公交卡、素质卡“六位一体”的智能型工会会员服务卡,还与著名品牌合作开展系列持卡会员内购会优惠活动。期待高校工会能以构建微平台为契机,在互联网+工会建设中扬帆远航,以创建五型工会为目标,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西北大学理论研究组    高春艳)

已是首条
下一条:陕西公办高校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情况调查报告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

总访问量: